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西北黄鹤楼;黄鹤一飞仙人去,孔雀五里一徘徊。大道无形,潜龙勿用

2010年6月20日

about job

  在没有换工作之前,常常可以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挥霍,成就的是博客日志数量的增长。现在换了工作,越来越觉得难以下笔,于是就拖很久才写一篇。这次聊一下工作的若干问题。
  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羡慕有工作的人,每月可以拿到不少的薪水,想下馆子就下馆子,想买哪本书就买哪本书,想和谁聚就和谁聚。在那个时候对事情都想的比较简单,因此总会出来一些理想化的看法,比如说某两个原本关系好的人,如果后来关系不好,是因为他们把钱看的太重,而忽略了交往,他们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打一下电话,不计金钱地每年至少聚一次,如此等等。这种理想化有时候发展的比较极端以至于对事物的看法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说对长辈做法的不理解甚至觉得他们不可理喻,比如对事情的简单化分析等等,"代沟"之所以能够产生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工作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一个不断地割裂和过去的关系的过程,或者可以说是在过去之中的一种升华。工作之后的很多事情都与在学校时的看法截然相反,放弃了以往的清高、自大、没心没肺,融入社会之中的圆滑、装嫩和另外一种形式的没心没肺。在这个过程中有走的快的,也有走的慢的,竞争的差异可能大多来源于此。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笑话,称一女生听说学校里有一女生被强奸,然后被学校保送进了北京一所大学--类似的故事我们听过很多,也算是时代特色--后来这个女生就开始打扮的花枝招展,以吸引人来强奸,从而曲线救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利用肉色来达到成功的目的,古往今来都发生过不少,甚至周边也有这种案例;刚开始看到我们只是觉得这人不可理喻(算是"代沟"吗?),后来就觉得一种无奈,也许到了未来事业一无所成时还会觉得懊悔。
  举这个例子只是表明一个极端性的存在,并不表明我推荐这些。我想说明的是在从学校毕业后工作时,我们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底线并不是如同在学校时的那样"高"。在学校时很多人耻于当学生干部,认为那是一种与学校狼狈为奸的存在;很多人耻于报考二学位或者考更多的证比如四、六级,因为这些证已经完全丢掉了其内在意义而只是一种注水牛肉。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问题,于是就连水盆和孩子一起扔掉了,而现在很多人常常懊悔的也是这些事情。我在大学期间,没有当过学生干部,没有报考二学位,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参加过骗了我十块钱的一年只举办一次活动(收会费活动)的协会,因此在毕业之后显的大学生活乏善可陈,生活阅历一片空白。
  工作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慢慢寻找路径和价值的过程,只是不能找的过于缓慢。我们应该也看过很多古书旧文,但常常念的可能仍然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聊以自慰;我觉得更应该添上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但是不应该那么轻易地就否定掉很多东西,人应该谦虚。
  下面集中说一下底线的问题,以防矫枉过正。当然以我目前的年龄来讲,在后面的日子里可能会否定掉目前所说的底线,不过目前说说又何妨呢?
  去年年末的时候我面试了一家比较大的地产中介公司,基本的要求是每个面试的人都必需拥有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司考不是必须但至少功底不弱。有个哥们同我一样是去年过的司考,因为在面试过程中自做主张而被扔出局。前段时间和这位哥们聊天,得知其又开始从事原来的职业,去做安利销售。
  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感觉,跟我在新闻上看到研究生毕业去种田,博士生毕业去养猪一样的感觉。我并不是说做销售、去种田、去养猪是多么可耻的事情;我只是觉得,既然在身上投入了那么长久的时间去学习去考证,回过头来从事的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随便拉个阿姨婆婆都能干的事,难道都从来没有想到过白活了十几年吗?销售、种田、养猪的过程中,如果能利用以前上学和考证中能利用的知识,比如长远的视野、坚强的性格、谨慎的态度、乐观的人生观,如果这已经花掉的十几年学习时间能够对现在的工作以至未来都有用途,并且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起到比较大的作用,那么无论是谁都会赞成这种职业规划的。但是把之前的东西全部扔掉,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职业,我只能说要么这个人不是圣人即是傻蛋了。
  工作是需要积累的,经验也是需要积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需要确定的计划的原因。计划之外,作为一个在高考时拼搏过的人,作为一个也从司考考场上血路走来的人,我们同样需要一种长远的计量。古人有云,宁为鸡头不为牛尾,这只是一种隐士的态度;有人在谈诸葛亮呆在茅舍时说,如果他真的是一个隐士,为什么又这么关心时事呢?
  所以,假设仍然有追求,仍然耻于现状,那么就应该弃掉鸡头,而从牛尾做起吧。

--
b.b.

2010年5月23日

一路向北2

  此文为补记。

  上月底终于辞职离开了那家已经让我生厌的公司,然后就闪电一般地回家,顺路去武汉玩了好几天。

  在我还上高中时,我对武汉感觉到很不可屑,那时候在我眼中的城市也无非就是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这些传统的非普通人能呆的地方。年轻气盛的时 候,没有考虑到城市的文化氛围,没有考虑前途和钱途,也没有高瞻远瞩的亲友,于是就只身北上,直至后悔不已。

  武汉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比较发达,只是近代以来随着发展重心的不同而如同很多城市一样被动没落,整个城市里可以见到古风俗影也可以见到现代繁 华,可以看到真真假假的古代建筑;这里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但却如同阿多斯一样,一伸脚一说话就可以把别人刻意用服装堆起来的贵族风头给抢过去。

  不过我的确没有太多资格来评价武汉这个城市,下上图片。

3月底正是花儿刚开的时候,桃花也不例外。


油菜花。还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传说中的油菜花哎!


梨花相对来说比较奇怪,因为刚开花的时候是没有叶子的--长叶子的时候就基本要花谢了。

政院大门夜景。

国立武汉大学

在哈尔滨这里可以叫中央大街,在北京这可以叫王府井(?),在武汉这里叫江汉路。

武汉为什么有文化呢?看看省博物馆就知道了。

PS:进门禁止带一切液体状的东西,所幸馆里有免费开水。

传说和传说再加传说中的"编钟",正宗的随州出土。


政院法学院里的树

一个不知道是师姐还是师妹的同学在法学院进门口的地方玩,门口没有保安只有一个写着"找**老师"的登记本。

我们没有登记就堂而皇之地进入,然后在拍了两张照片后就被这位师姐或师妹的同学婉言驱赶。

PS:枫叶很漂亮,似乎在政院里只这里独有。

政院法学院门口,诗情画意啊

学校内湖,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了。

以前同学经常会吹嘘学校有一个最大的人工内湖,校门口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淡水湖。





--
b.b.

一路现北2

  此文为补记。

  上月底终于辞职离开了那家已经让我生厌的公司,然后就闪电一般地回家,顺路去武汉玩了好几天。

  在我还上高中时,我对武汉感觉到很不可屑,那时候在我眼中的城市也无非就是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这些传统的非普通人能呆的地方。年轻气盛的时 候,没有考虑到城市的文化氛围,没有考虑前途和钱途,也没有高瞻远瞩的亲友,于是就只身北上,直至后悔不已。

  武汉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比较发达,只是近代以来随着发展重心的不同而如同很多城市一样被动没落,整个城市里可以见到古风俗影也可以见到现代繁 华,可以看到真真假假的古代建筑;这里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但却如同阿多斯一样,一伸脚一说话就可以把别人刻意用服装堆起来的贵族风头给抢过去。

  不过我的确没有太多资格来评价武汉这个城市,下上图片。

  3月底正是花儿刚开的时候,桃花也不例外。

  桃花远景


  油菜花。还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传说中的油菜花哎!


  梨花相对来说比较奇怪,因为刚开花的时候是没有叶子的--长叶子的时候就基本要花谢了。


  政院大门夜景。

  国立武汉大学

在哈尔滨这里可以叫中央大街,在北京这可以叫王府井(?),在武汉这里叫江汉路。


武汉为什么有文化呢?看看省博物馆就知道了。

PS:进门禁止带一切液体状的东西,所幸馆里有免费开水。

传说和传说再加传说中的"编钟",正宗的随州出土。


政院法学院里的树


一个不知道是师姐还是师妹的同学在法学院进门口的地方玩,门口没有保安只有一个写着"找**老师"的登记本。

我们没有登记就堂而皇之地进入,然后在拍了两张照片后就被这位师姐或师妹的同学婉言驱赶。

PS:枫叶很漂亮,似乎在政院里只这里独有。


政院法学院门口,诗情画意啊


学校内湖,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了。

以前同学经常会吹嘘学校有一个最大的人工内湖,校门口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淡水湖。





--
b.b.

好久不见

  看看上次写的日志,已经距离现在两个月了。在博客大巴上次当机的时候,曾经有朋友问我会不会再回来,我说会;而现在却看起来像不会回来一样,所以就 来冒个泡。

  两个月内发生了足够多的事,从辞职到出外游玩,再到做一个全心全意的宅男找工作,最终入职一家牛人遍地的律所,很多时候要么是没心情写日志,要 么就是工作极忙没空写,一来二去就误了很多--甚至跟朋友的电话也少了很多。

  冒个泡吧,证明我还活着,仅此而已。



--
b.b.

2010年3月24日

忧闲生活的开始

  首先有没有人能告诉我,昨天突然出现的67的访问量是哪里来的?我这里又不是google

   明天就要正式的闪人了,结束一个社会大学,重新再读一个去。交接工作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懂如此之多的东西,从开始到结果,从根茎到细节;我一个月前提出 辞职申请,这周才开始工作交接,有点"离别之时话万千,口若悬河犹未完"的意思(sorry,各位大大,我又在卖弄了)。这周之前公司没就交接工作有想 法,只感觉事情简单是人能做,我在跟同事聊天谈到我手头的事没人交接时,同事笑曰:等你走后,这就是"历史遗留问题"了。不过我感觉一身轻松,虽然心里也 有点失落。

  天天投简历,夜夜等消息;吹吹水,烦烦心,这也就是忧闲生活了。

  



--
b.b.

2010年3月12日

在工作的路上迷茫

  近来断断续续地找了两个月工作,面试过两家大型房地产公司、一家大型房地产中介公司,结果都失败了。在我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情,我经常痛恨自己在大学里没有好好研究,也经常痛恨十几年前的那个冬天为什么会选择了文科,更常常痛恨隔后几年选择了一所理工院校的文科院系。有语云, 知错能改,善莫大矣。我的经历也可贵,贵在一错再错,现在做的也不过是在还债而已。所幸的是工作四年以来,收获倒也有不少,只是现在看来还没到收获的日 子,因此也只能继续四年前的痛苦。

  四年以来我一直在一家小公司里工作,我经常称自己为"大内总管",意为"大手能抓抓所有杂物事,大纸 能擦擦尽各部门屁股"。漫漫的司考路是在失望中我唯一的希望,后来变为绝望中的希望,再到现在成为现实。于是我去交了辞职报告,连同老板在内几乎所有知道 消息的人都会问上几句:新工作在哪里?真的没有新工作,骗我的吧?我乐一乐没有过多解释,换成三年前的我或者会说:I hate this fucking job and I'd like to drop it even I haven't get a new one!(请为我蹩脚的英语热烈鼓掌!!)我的未来没有把握,衣食住行需要花费我的积蓄,但我仍然愿意这样做--也许未来我会为损失了几个月的工资而伤 心,为只面不成的工作发愁,但就目前的我来说我非常乐意这样做。在长辈人眼中看来,这种选择是不可理喻的,他们认为在没有新的之前必须保持旧的原样,认为 我们这一代人在很多情况下喜欢跟着自己的喜怒爱好走(突出的表现就是经常性地说着玩或者旅游的构想,表现地对钱不在乎);我并非反对他们的观点甚至在某些 事情的处理上还会选择这种守旧态度,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我需要享乐,需要舒畅的心情,需要去体验那些只存在于书本和电影中的东西,而 不是仅仅需要工作和钱。

  不过工作貌似是比较难找,当我想把过去四年的工作经验充分利用的时候,我发现搜索框里必须加上一个又一个的 and,后果就是投递简历的速度大概为每天一个,哭一个。不到最后一分的时候,我同样不想放弃这种想法。我在十几年前选择了文科,后来大学时就选择了纯文 科系;我大学只修了法学,后来毕业就从事的法务(虽然也总管其它)。我有很多同学在大学毕业后从事了与本专业不同的职业,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也考虑过工 厂、销售、秘书等等(幸好没能如愿);师兄也在我考司考时告诉我说,老三届里考过的和正在考的加起来也非常少。我并不是说从事非本专业有多么不好,也没说 那些同学现在混的非常不如意(有可能恰恰相反),这只是一个个人选择,只是我们的方向不同而已。我只是期待某一天终于能够薄积厚发,不枉费功夫罢了。

  所以目前还是有些迷茫的,《甲方乙方》里葛优在解释"佛"时说:你能看这么远,我能看这么老远,泰勒能看那么老远,佛能看无限远。目前我也就只有看到未来一两年而已,迷茫也根源于此;不过相对于刚毕业时茫然一无所知的迷茫已经是天壤之别了。不管怎么样,我期待的是能够看的更加长远了。

  



--
b.b.

2010年2月26日

一路向北

  每年过年回家都是一个无比严重的问题,带着重重的行程回家,再带着更加重重的行程回来。媒体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努力报道这场人口大迁移,但看到底却总是赞扬比批评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文章也往往如此。所以我打算说说我的遭遇和体会。

  春运过程中大概可以批评的有这么几个:广告销售、基本服务、列车晚点。

  1、广告销售

   在我8年前(汗一个)北上求学时,经常乘汉口出发的T184车,此车约01年左右开通,在我大学四年期间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行,包括舒适的座位、良好的空 调设施、服务较好的乘车员、车厢内聊胜于无的数字电视等等。那个年代没有和谐号,没有动车组,T字打头就证明了身份的尊贵;那个年代里挣的钱和现在也差不 太多但物价却没这么贵。我放寒暑假时经常从武汉乘车回家,有次乘一列管内火车(老版的N列车,等同于现在的K列车)时发现车上有人销售地摊物,都觉得不可 思议。可能是铁路部门觉得以前太过于重视食客的味口而忽略了自己的腰包,也可能是市场经济的大风终于吹满了神州大地让大家觉得拜金不是丢脸的事,总之现在 一切都改变了。

  今年坐车回家乘车T128,回来乘车K字普快,却都有同样的问题。之所以努力强调T和K,是因为在T没有被和谐号赶下老 大的位置之前,这一切现象大都是在L上发生的,偶尔才会宠幸一下K身上。回去乘铁路大老二时,我那节车厢的列车员自我介绍叫毕云涛,老毕的毕,小胡的涛, 云游四海的云(千真万确,如果有虚构愿意千刀万剐),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一种手动手电筒,再介绍一种外国产袜子。回来乘铁路大老三时,车厢的列车员介 绍的是一种可以治风湿的越南神油,然后仍然是外国产袜子。

  在天桥上看到有人卖地摊东西不奇怪,在列车上看到员工卖饮食同样不奇怪;哪怕 把主次顺序调一下,在列车上看到有人卖地摊东西也不奇怪,但是如果这个卖东西的人是列车员就相当奇怪了。偶尔一次也不奇怪,可以归因于小偷小摸的地下面乱 搞;连续好几次遇到就得怀疑究竟有没有撞鬼了,如果没有那就肯定是明文或者潜规则了。一个列车员,主要职责是提供服务,有副职的话搞搞销售,发发广告都没 有问题;但放着主职不做反而一心去在工作时间做副职,这就让人往深里寻味了。

  关键词:T特快列车、K普快列车 + 列车员 + 销售

  2、基本服务

  沿着第一条的广告销售接着来说。

   在我上学乘车时,哪怕是管内列车的列车员在销售东西,但是这个列车员仍然是尽职尽责的,所谓的尽职尽责是指餐桌上有放垃圾的餐盘、列车员会隔一段时间来 收拾垃圾、列车员会在上车时整理未放好的货架、列车员会隔一段时间打扫地上卫生、列车员会不定时地巡逻管理车厢内情况比如制止人吸烟等等。

   在今年来回的路上,回去的T128特快列车大概做到了前面的30%,发车前有临时列车员(不是前面的套套同志)整理了货架、餐桌上也有餐盘、约8个小时 左右收拾一次垃圾。之所以打30%是因为所有这些都是临时列车员(一个胖胖的很好的女同学做的)做的,那个正式的套套列车员除了销售什么也没做。

   回来的K字普快列车大概做到了前面的0%。我坐车是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除了在销售时、上下车时和检票时见到过列车员和相关服务人员,就只见到整个车厢 里回来的男男女女。餐桌上没有餐盘,垃圾只好扔在自备的垃圾袋里;空调基本没开,只要车一停就人人大冒汗;没有人来收垃圾,所以一般的垃圾和吃过的仍然有 汤水的面桶就只好通过消防窗(貌似)扔出去。或许产生这些的原因在于铁路上聪明的太多了,所以找不到傻子来做临时列车员了。

  其他的基本服务比如行进方向的指引、入厕难、存包贵、态度差等等都是老生常谈了。

  服务的严重下降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加上前面的广告销售,我相当怀疑列车员的薪资待遇问题。

  3、列车晚点

  回来乘普快时,一路走的还算干净利索,基本没有晚点,因此到达广东境内时整个车厢内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在清远,这辆列车在两个小站总共停留了两个小时,为的是避让不知何时才能经过的特快和和谐号。

   在高铁没有建成的时候我很希望它建成,利已利人利国;看到高铁投资那么多钱,我还以为是修建了整整一条穿越南北的铁路,比如说京广线、京九线,然后再加 上一个高铁线。春运过完我才发现原来这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投资了那么多钱,意外的是避车,意料之中的是车站的新建和翻新。


  结论

   按以前的铁路线路摆列,T>K>普通>L总共四级,现在是高铁+和谐号T>K>普通>L总共五级;当算到这点时我 终于欣慰了,原来现在的T也不过是原来的K,现在的K也就是原来的普通列车。这样想很好地解释了广告销售问题、基本服务问题、列车晚点问题,所以就让我们 怀怀旧,继续灰头土脸的日子吧。



2010年2月2日

司考复习Q&A

  1月底本来已经以本人特长的罗嗦打了一篇司考复习的文章,但讲来讲去却发现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东西。所以就打算以本篇来终结一下关于司考复习方面的问题。

  1、司考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复习?

   现在是二月份,如果有录音的话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没事听听录音,看一看法条,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渡过年前的十几天就可以了。正常的复习应该在年后开始, 总复习长度控制在4个月(左右浮动1个月),因此正常的复习开始时间大概是3月20至5月10日,视各人的总时间控制而调整。

  如果离计 划的开始实行还有一段时间,或者有一段空时间,强烈推荐翻一翻万国的重点法条。我用的是08年出版的,配有录音,由于是系统地讲法条,可以边听录音边看法 条;书里甚至有各种相关比较及介绍,比如抢劫罪后就附加了两三页来讲述"入室"、"户"、转化犯、吸收或结果加重(抢劫加杀人)、车辆认定等等各种与财产 类犯罪有关的必备知识。

  2、复习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

  时间长意味着复习量的加大,就一般而言越辛苦则成功的 可能性越大;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越劳累则进一步复习的效率就越差。所以良好的复习效果建立在复习时间和复习效率之上,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 来进行把握,比如可以选择复习六个月但每天复习2小时,这时需要充分的耐心;比如可以选择复习三个月但每天复习6小时,这需要充分的时间和忍耐力。长痛, 还是短痛,无非是一个选择罢了。

  3、复习应该做什么前期准备?应该选取哪些人哪些学校的资料?

  前文已论及了。主要补 充一下学校的问题。众所周知在09年司考培训时,大量以往良师纷纷退出,并且有很多开始与培训学校打起官司,所以以往的经验可能没有办法接着使用。一个风 险的办法是继续听往年名师讲座,这样会跟不上每年的更新。培训学校里以万国为大,新东方为后起之秀,目前这两家学校均已沦落,有无新名师则需要新的筛选。

  学校起到的作用是封闭训练和相互交流、监督。资料的丰富性上不一定比网络共享要好,所以报考要慎重。

  4、复习计划如何制定?

   首先需要一个大的计划,明确给出各卷的复习起止时间;其次则要根据手头资料以及可预见到的新资料来综合利用复习时间,把时间分配到各学科。如果参加过司 法考试,会明显知识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这样就可以在计划中给出强化的时间。比如我去年复习时就重点复习的卷二刑法,提升分数大概为20分(不过惭愧的是卷 四降了快20分,符合along的狗屎运理论

   各学科的复习大概可以用录音+法条+习题的模式和顺序来进行,其中录音+法条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习题则根据时间安排来进行(见后述习题讨论)。 录音+法条同时进行的模式大概有两种:(1)如果在听录音时几乎处于一种一听即会(但有可能一放书就忘)的程度,可以在听录音时翻一下相关的法条。比较好 的讲义大多都会列出讲述时涉及的关键性法律及法条,边听录音边看法条效果会好很多,如果觉得法条足够重要甚至可以抄写到讲义之上。(2)如果听录音时比较 勉强,可以在听完当节录音后翻法条强化记忆。

  5、习题如何利用?

  前文已述及,补充一下。做习题是记忆考察比较好的方 式,但缺点也有两个关键的:(1)做题时间太长,往往听录音一个小时可以听N多,但一个小时也许做不了几道题,想把一道题的相关知识点给弄明白,加上翻法 条的时间等等大概每道题需要费掉2-3分钟。所以需要根据个人的时间来充分利用。(2)没有有效答案,也没有有效的讨论。复习司考时学习群组是应该加的, 题也是应该做的,但很多时候都需要去验证题是否出错,这是非常让人困惑的。

  所以,有效的做题,最好有一个现实的可以坐在一起讨论复习的人,经验相互利用,结论相互汇报,效率相对要高很多。如果不可,那么能够搞到几个人总结的错题集也是上策。

  6、复习与职业冲突怎么办?

   客观地讲,如果个人从事的是一份十分劳累的工作,比如工作除了占用每天八小时之外,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挤压处人的自由处分时间,那么最好的选择是对 司考进行更长期的备战。所以我主要想说的是除了正常工作之外,偶尔会有些加班,周末也有大部分空闲,说的是这种状态之下的司考复习。当然也有一部分特殊性 的工作,在工作时间比较轻闲,但却会经常加班,这种时令性的工作如果能够综合利用好时间,也是相当不错的。

  面对职业时的司考复习,首先 需要了解在工作空闲时可以干什么。很多单位追求一种表现的平稳,即使闲着也不会让你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假如你是一个前台文员,在没有太多人的时候上司会 安排你临时配合行政文员打字。如果单位不这么苛刻,在充分询问之后可以在空闲时间翻翻法条(录音得用耳机太嚣张,习题需要专注太容易打扰)或者案例,如果 讲义上笔记比较多也可以翻翻讲义;如果有机会出差或外出办事,路上的空闲时间也可以拿来利用听录音(反正录音大部分是要听好几遍的)。总的来讲,处理工作 闲余时间的方法和处理自由零碎时间的方法是一样的,甚至可以当成是复习压力的减缓或调节;这时候可以干的事还有跟学习群组里的人聊一聊一同做一做习题等 等,原则是能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就将之变成调节心态和压力的时间。

  7、计划执行过程中变数太大,怎么办?

  计划之所 以称之为计划,就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经常变化的。穿插在复习时间中的节假日、周末跟男友女友老公老婆happy、平时同学朋友的小聚等等,这些都有可能 会影响计划的执行。所以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中,必须有一颗高瞻远瞩的头脑,充分考虑应该涉及到的变数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变数。比如我制定计划时规定每周复 习时间维持在25小时以上,上不加限,如果向下有浮动则最迟在第三周把时间补齐。因此如果变数太多,就应该加大每周的学习力度;如果不行就需要考虑删减相 关的应酬以保证复习时间了。

  一个最为关键的变数其实还是心态的调整。工作时的烦心只是一会儿,节假日也只是那么几天,但因此而引起的状态不稳却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应对的办法大概有三:

   (1)状态不稳时只听录音,可选取已听过录音来进一步强化,可选取未听取录音来事先温习。无论如何,状态不稳并不表明没办法复习,而只是说复习效果会打 折扣。所以这段时间拿来强化是可取的,如果拿来温习,则可考虑在状态恢复时重听已温习部分,并利用已温习的成果边听录音边看法条(效率较未温习时应有提 高)。

  (2)把状态不稳的时间归入零散时间的处理上,主要调整状态,能利用则利用。

  (3)计划的综合利用。计划除了 前面说的要完备并且适当的弹性以外,制定计划时应该综合考虑以最完美的自己来定身打造一个最完美的计划。复习开始之前,自己需要知道这个最完美计划需要达 标多少才可以通过司考,通过如此来在复习过程中调整、删减。比如我在制定计划时规定每周听录音35小时,完结后开始做习题;后来由于状态不稳就大量删减, 把习题部分拿掉了很多。计划综合利用,就在于自己制定出来一个完美计划,并且标明自己执行的底限,以此为前提来安排时间。

  8、计划应该详细到什么程度?

   由于需要对时间进行总控,所以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尽量详细。我头一年复习司考时只是大概地标明了每科的复习内容,比如录音大概需要多少小时,习题大概需要 多少小时;在已经有充分资料的第二年,我将每科应听取的录音和习题均标明清楚,并且将其具体详细需要多长时间也标明,再根据日历来综合安排每周应达到的目 标。以刑法复习的某个阶段为例,我的计划是听取韩友谊的录音,然后做白皮书的刑法本,需要的准备工作是知晓韩友谊录音各段的具体时间,做白皮书刑法本时每 道题大概需要的时间,完成后大概的计划就是:某月某日晚几点至几点,复习韩友谊刑法录音几小时(至某月某日几点复习完毕);某月某日几点至几点,复习白皮 书刑法习题几小时(至某月某日复习完毕)。

  所以,一个详细而完美的计划制定出来时,平均每周需要复习多长时间,平均每月需要复习多长时 间,复习司考的总时间量,大概每卷需要耗费的时间,这些问题都已经了然于胸了。在执行计划中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将完美计划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删减 和调整,但阶段性的目标大概是不变的。

  9、复习时间应该如何分配?

  我复习时留给卷四的时间很少,主要分配给前三卷。 分配时间应该根据个人自己的实力和喜好来做。一般认为如果司考能够达到两卷百分以上,基本通过司考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在分配时间时,除了知道自己的实力 外,应该注意想努力培训的方向。正常情况下比较容易拿分的是卷一和卷三,卷一基本是理论法,我不做评论(考了几次基本没有超过80,无言见江东父老),卷 三是民商法卷,一般都可以拿到比较好的分数,并且民商法领域内富有争议性的东西毕竟不算太多,很多都是固定的理论(想想物权法的出台是多么的轰动吧,居然 开讲了物权形式主义,但通观卷三所加的也无非是这一大块而已),卷三失分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掌握不牢固或者没有比较考虑。相比之下卷二是比较难的,毕竟卷 二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经常会有有意无意的陷阱存在。卷二也十分强调法条的准确表达,比如"应"、"可"、结果加重,有时卷二涉及的法条变化 也颇大,法条冲突也无法解决,比如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基本每年变一个样。

  以上也只是我的个人感觉,时间仍然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的。

  10、没有这么多时间来复习,怎么办?

  我在复习时基本是从晚八点开始,复习四到五个钟,最早是凌晨1点睡觉。由于我早晨八点多上班,住的地方离公司又近,所以我有时可以看书看到凌晨2点。我的要求是保证每天晚上6个小时的睡眠,加上中午0.5到1个小时的睡眠。

  我购买的咖啡目前为止大概有五大包(合计大概200小包),没这东西晚上是扛不住的。

  不想平时辛苦的,可以把复习时间定在周末,但很不提倡这样。本来工作一周就比较辛苦,周末就应该放松一下,这时拿来复习固然是在努力,但时间一久非常容易疲劳;两周的周末都整天来学习,估计第三周就撑不住了。整个周末建议最多复习6小时。

  所以这仍然是时间的充分利用问题。我复习司考时努力复习了四五个月,考试后又疯狂地玩了四五个月,现在黑眼圈都没下去。时间不够就意味着战线的拉长,这同样不可取。方法不是唯一的,只是得找准自己适合的方法,我的方法就是短痛别长痛。



--
b.b.

开天窗

  没想到居然让博客在一月开了天窗。

  近来颇忙,工作上需要拿出成绩给老板看,这样才可以慢慢投简历找新工作,整个月就在工作和面试以及附带的请假、说谎之中渡过了。今天突闻公司公章不在,于是终于呼了一口气,可以闲到过年了。

  简略汇报一下情况。

  本人过完这周就要回家过年去了,或许会通过已经玩熟悉的blackbarry来更新短日志。

  博客大巴的博客么,会一直维持更新,但blogspot上的博客也会同时更新以备有患。

  新工作在这周会出结果,上午刚出去终面了一下,是死是活明天或后天就会出结果了。

  That's all!



--
b.b.

2009年12月31日

徘徊在过去和现在之间

  前记:不知道最近哪里来的访问量,居然可以平均每天十次以上。另:司考的问题改天再谈,伤疤毕竟得慢慢揭。

  今天已经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了,在过去的二十多个年头里,我从来没有在乎过耶稣历的最后一天,因此从来没有写东什么东西;但今年的最后一天到来了,却让人感觉到非常沉重。

   大部分情况下,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在QQ上聊天时经常谈起的是大学时光--在我上大学时则经常谈论的是高中时光--有时我还以为最近不久才从公司请假回 校答辩,有时我以为才从大哥的婚礼上千里返还;但现实摆在面前,一群师弟师妹、表弟表妹、堂弟堂妹们时刻拿他们的毕业和谈婚论嫁来提醒着我已经毕业多年 了。因此造成了一种奇怪的时间混乱,我经常在时间表述上出现错误,比如上次如果不是小九提醒的话我就以为大哥是在07年结婚的了。徘徊在过去和现在之间, 感觉太复杂了;现在每每路过区政府门口的大运会标识,我经常会错以为是奥运会的纪念牌,混乱罢了。

  过去的一年简直乏善可陈,虽然命运在 开了多个玩笑之后终于给了一点现实的奖赏,但留下的仍然是无限的空白。事业方面终于拿到了敲门板,也仅仅是顺手而已,远远的未来会因为律师行业的起步薪水 低和高风险而"不可限量";工作方面也终于决定离开这个呆了四年的鬼地方。毕业这么多年,没有多少新交的朋友,没有很多的聊天电话,回顾过去的几年似乎都 是在书本和游戏之中,于是一眼望去是大片的空白,甚至记不清楚太多事情。现在的我,似乎已经沦为除了家人和女友以外一无所有的人,我很思念很怀念,却不知 道在思念怀念着什么东西,隐隐感觉却又看不见摸不着。

  很多同学都在过去的一年里结婚生子,现在QQ上有不少同学都在写孕妇日志,每当我 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穿越时空而来。我印象中的同学朋友,脑海中的印象永远是在校时的光鲜酥嫩,我常常想起高中的那个全校女生单独开会的晚 上,常常想起大学时辗转于武汉各个学校时同学略显成熟的时装,常常想起那个让我跌倒50+次的滑冰场,常常想起那个系里头次投票评选党员的一节课,常常想 起车站边上肯德基(or麦麦)的甜筒。穿越过来却已经回不去了,结婚、生子、相夫相妇、growing old,时间过的太快了。

  现在新的四年也过去了,也有很多回味的东西,但却不是在09年。09年,跟我一起进入公司打拼的最后三个同级生借故被公司辞掉,我们曾 经成群结队地去打cs--那是06年,我们曾经风雨无阻地做调查--那是07年,我们曾经互相支持在一个破烂公司支撑住--那是08年;09年是孤独的一 年,我不做声沉默的一年。

  于是在徘徊、迷茫、迷失之间,2010年来到了。

  

  



--
b.b.

2009年12月24日

接着说两句--资料选取02

  不知道这个两句能够谈到多久,可能一万字?不晓得,要不然也不会叫"阿毛的故事"了,对吧?


  接着说说司考。由于在09年大批优秀培训老师辞职不干,很多都是因为和培训学校之间的矛盾,直接后果就是09年是一个断层--同样一个学科,今年几乎八成以上都换了人。所以我这里的讨论大多都显的保守,有需要的应该综合考虑一下再做决定,没必要一定听信我的。

  之前说完了资料选取的行政法和民法两部分,接下来说其他学科。

  刑法:

   刑法方面我在选取时主要参考了三个人:韩友谊、袁登明、房保国(貌似是),最后选取的是韩友谊。总体而言,韩友谊可能是以司考培训方面而出名的,真知灼 见方面可能并不如何;但对于韩友谊是毁誉参半的,这可能源于每年韩友谊总是谈到潜规则并大肆地压题。在培训方面,由于今年未认真研究过每个人--时间上也 不允许都研究,因此也就只能尽量保守,复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这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所以目前仍然认为在刑法方面可以继续听韩友谊的。至于袁登明的,我偶 尔听过,但感觉似乎是在讲给刚进法学院的人听的,于是就放弃掉了。

  韩友谊讲课语速较快,前后穿插也比较多,虽然总体把握上可能没有林鸿潮和李建伟好,但也是上选。

   理论方面,有空可以通阅一下张明楷的《刑法学》,目前已经出到第三版。大多去看这本书的都是怀着非常功利的态度,因为司法考试出题人是张明楷和陈兴良, 而陈兴良大多数是在矛盾的时候听信张明楷的(韩友谊语)。与我接受的传统教育相比,张明楷的理论晦涩难懂,在至少七成以上都是理论重建,看书的过程十分痛 苦。传统教育中并没有太多关于法经济学的内容,但在张明楷的理论中则几乎成为一个支柱。从考虑的角度来讲,09年司法考试似乎已经换了出题人,我卷二考了 将近一百分,但是卷四的刑法案例则几乎全盘皆输,似乎张明楷今年并没有得势一样。但如果有时间,而且眼光放到长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司考,张明楷的书是非常 值得一看的--如果要对付考试,则需要在看张明楷的同时了解一些阅题技巧。


  刑诉:

  诉讼法在大 多时候没有什么多的可以讲,民诉我听的是郭翔的,还算可以,勉强推荐而已。刑诉方面我三年听的都是汪海燕的,在授课方面,汪海燕可能会出现某些错误,但重 要的是其能及时改正;在对刑诉的体系把握以及三大诉讼法之间的相互比较(当然仍然是以刑诉为主)之间非常不错。司考专科培训的一个非常大的弱点就是各人讲 各人的,比较少有串不同学科来讲课,更何论做了详细资料整理对几门学科都比较不错者。汪海燕就是后者,虽然水平只是较好,但是相互比较记忆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优点。

  理论方面无介绍,我对诉讼法的兴趣也很小。

  理论法及卷四:

  前面已经说过讲理论法的郭小飞 几乎是照本宣科,本人理论学的也很差。这里重点提一下卷四。邹建章主要讲卷四,偶尔讲一下理论法,在答题技巧、学科基本知识串讲、学科基础理论串讲、现实 背景等方面综合的非常好。在听各家讲座时,貌似只有林鸿潮讲了几道行政法的卷四案例题,其他人涉及的都非常少。邹建章是卷四方面几乎唯一讲课的人,所幸课 讲的比较好。目前邹建章已与万国解约,所以下一年授课与否不得知,可参考的是其往年的授课。

  基本介绍如前,以1-10分来评价前述各人,大致总结如下:

  林鸿潮:9分

  李建伟:9分

  韩友谊:8分

  汪海燕:7分

  邹建章:8分

  其他人就不介绍了,要么我没有详细听过讲座,要么就觉得讲的不好,前面已经说过了。


  2、书籍资料选取

  前面说的都是一些讲座方面,下面大致说一下书籍方面。

  

  基本教辅:即传说中的三大本,大概每年的5月初会上市;

  习题:白皮书(有人说不推荐,可供备选之用,同教辅一同上市)

     历年真题详解(这个是每年必须要做的,几乎任何时候都有的卖)

  法条:基本法条一本(最好要全,非到必要最好不买出版日期在教辅之前的法条)

     万国重点法条一本(大概每年4月出版,精讲主要法条,贵在精而不在全)

  学科:万国重点专讲(大概每年4月连同重点法条一同出版,同样贵精不在全))

  资料大概如前,主要说两个问题。

   第一是如何买的问题。现在正版的书都极其贵,特别是新书;司法考试虽然年年都考,但资料更新速度也相当快,比如专家加了几句话,更改了一个观点,每年新 公布或修改的几步法律法规等等,所以司法考试的书籍几乎是得年年买的。前述资料中,习题和万国重点法条可稍稍迟后,在网络上找找相关补充即可,但像教辅和 法条、重点专讲却几乎是必备的。全套买下来是得几乎上千大洋的,成本很高,所以推荐在网络上购买,价格大概是包邮费9元每斤,成套购买会把邮费成本给摊 薄。

  第二是前述资料的利用。

  教辅是把大学期间学习的十几门专业课给浓缩成三本书,内容也还是相当之多,大概有 1500万字。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是必要的。由于教辅在大多情况下都相对简单,因此推荐在听讲座之前或之后来看教辅,或综合起来看。听讲座之前看教辅 是为了把讲座听懂,听讲座之后看教辅是为了利用教辅来完善成型的学科体系,起到强化作用,需要各人根据各人的情况来复习。只看教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所 以综合起来看是必要的,需要制定比较好的计划。比如我的计划就是每科复习一段时间,先讲座然后教辅,完了后开始下一个学科的复习。

  习题 的利用是一个比较难的地方。我做习题时一般只做02年司考以后的真题,以前的题感觉太古老而且没有比较标准的答案所以就没有看;即使是02年以后的真题, 有很多也相当滞后。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在听讲座的时候往往会讲到每年的习题,因为在做习题的时候,要么是准备的不够充分,要么就是几乎每道题都已经听过两 遍以上;如果考试过多次,或者复习过好几轮,还要加上一个几乎每道题都做过两遍以上。综合来说历年真题有两个缺点:滞后、不新鲜。我没有找到太好的解决办 法,唯一应对是每年只做一次真题,而且放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去做,其他时间要么用其他题来代替,要么就完全不看真题(当然讲义里的真题还是要看要做的)。我 购买了白皮书即是为了对付这些。

  法条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操之过急。目前法条综合的版本以出版日期来分,大概有10月出版、12月出 版、1月出版、3月出版、5月出版等等。我头一年复习司考时买了飞跃版法条,出版日期是12月,所以在当年复习时就有很多法条没有收录进书中。法条类最好 在考试之前已经有一本不算太旧的可以勉强使用,在教辅出版之后的一个月内关注最新的版本下手(目前我也无经验提供)。去年我购买了万国重点法条,至少看了 三遍以上,配合的还有录音,于是今年就没再购买(因为大致都差不太多);这本书分析的非常详细,前后交叉部分也非常多,而且还有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例如 分析抢劫和盗窃),非常不错。今年本着入手最新法条的原则下手了指南针法条,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好几个缺点:第一、前后矛盾现在颇为严重,比如坚持旧的担保 法;第二、字体非常小,而且大多是纯法条非常之枯燥。总体感觉编辑并未太用心,似乎是从网上拷下来直接出书,并且非常不严谨。这本书不太推荐,如果考虑入 手一本法条大全,倒是可以一看。我的原则是以万国重点法条为主为准,指南针的供查漏补缺之用。

  万国重点学科精讲是一套不可缺少的书。至 少从支持李建伟并把民法学好的角度来讲,这套书都是不可缺少的。李建伟的讲座中经常会提到,在重点法条中的某某观点已经改变,在重点专题中的某某观点已经 改变,如此等等。在处理李建伟的讲座、重点法条、重点专题的关系上大概应该以时间先后为准,一般讲座是6月份属最靠后的,观点最正确;重点专题系长年精心 编制,体系上很好而且讲的十分之全,讲座可称为重点专题中的重点,经常会有一些东西没在讲座之中讲;重点法条出版时间虽然和重点专题差不多,但是编制往往 十分靠前,因此被修正的也最多,但其作用系法条,所以与前面又有区别。基本我看万国重点专题,只看了民法、理论法和行政法、刑法三本,其他未下大功夫,属 严重偏科类,不要模仿。

  资料选取大概说到这里,改天接着说一说复习方式等问题。

  

  



--
b.b.

2009年12月16日

接着说两句--资料选取01


  司考是一个需要长期准备和复习的考试,在资料选取方面、复习方式方面、计划及调节方面都需要下比较大的功夫。

  BTW:本文仅仅谈论一点心得,无它意。

   司考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听说过复习N多年没有通过的例子,听说过应届本科毕业生"毕考"过的例子,所以难和不难是一个没办法说清楚的例子。目前很 多人都认为想通过司考,除了努力准备花出足够的时间外,还需要老天以及政府开法眼给你来个圣光沐浴。但我们能够完全掌握的是自己的努力,所谓"成功只为努 力准备的人预备",虽然有时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本着"努力才会有好结果,不努力就只能等馅饼",我们还是应该面向前方的。

  1、资料选取

   初步复习最难的就是必须知道自己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国内法学院林立,最近又传出说法学稳居失业率榜首,因此各大法学院的教学水平大不相同,关键的是要知 道自己学习到了什么程度。这种学习的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在大学中的学习成绩无关--成绩是一个反映而不是一个镜面。每个学生只是一个装满瓶瓶罐罐的箱 子,在没有比较之前,你无法知道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你那些瓶瓶罐罐里究竟装了多少水。在测试自己学习到了什么程度时,前人走过的路总会值得看一看学一学 的,资料选取过程也就在这当中决定了。

  以一个二流理工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的角度,我来谈一谈像我这样出身的人的资料选取。

   07年是我第一次复习司考,还没复习时觉得自己多少上了四年大学法学本科,虽然知识储备赶不上律师一级,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当然在06年一个同事复 习司考时曾经努力和我探讨过一些习题,而我经常去上网查询,但那也无所谓,知道渠道就好--以这种近似于高傲的态度我开始了司考的复习。复习的结果让人非 常吃惊,作为一个还没适应看书的人来讲,听讲座是最直接有效的进入状态方式,但让人非常吃惊和生气的是,讲座里的70%以上都无法听懂,在其中还有40% 左右(也就是总数的30%左右)根本就没有涉及过。这让我一度感到悲观。而且面临网络上许多资料,许多培训院校的通知,一切都让我感觉到无从选择。

   无法选择时只能采取最愚笨的办法了。我开始努力下载每个院校的资料,司法考试要复习大约十二科,于是基本每个科目都下载了三个不同的版本--鉴于有些科 目是统一讲的,因此实际的科目可计为8个左右。由于每个版本都有15-30个小时的录音需要去听,我在三个不同的版本中试听了一两段,最终选取的复习方式 是听取两个版本--兼听则明,在这个考试和培训同样糊涂的年代,多听会痛苦但也会明目。统计下来总的复习时间约为15×2×8=240小时,大概两个月的 复习量了。实际上07年我总的复习量大概也就这么多时间而已,偶尔看一下法条和真题,天天听录音,最终的结果是考试成绩293,也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了。实 际上把讲座听一遍,也不见得能够完全理解,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完全不会把前后几个内容联系起来。

  经过07年的试水,大概目标是了解复习方法和相关资料,经过整理我定下了以下的资料收集:

  行政法:林鸿潮(可考虑"另"加其他人,如季宏)

  民 法:李建伟(可考虑只听李建伟,当然也可"另"加其他人,比如张翔但不推荐)

  商经知产:张海峡

  民 诉:郭翔

  刑 法:韩友谊(可考虑"另"加袁登明,但不推荐)

  刑 诉:汪海燕

  主观题:邹建章

  卷一的三国法和理论法一类,不作任何推荐,包括前面图片中的三国王斌也只是just can do,理论的郭小飞简直是在照本宣科,实际上本人的卷一一向很差,三年来考试成绩基本徘徊在80分下面,这方面的经验应当去寻找他人。

  简要说一下推荐的人。

  行政法:

   林鸿潮系行政法培训方面非常有能力的人,我在复习时几乎是把之作为权威,从07年到09年三年用的一直是林鸿潮的培训讲座,个人认为07年的几乎是最全 面的,后面两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删减。林鸿潮的培训讲义里充满了比较和图表顺口溜,简单易懂不难忘,对历年真题也不迷信答案而是努力去追求题目中的事实和真 相,讲题而不讲死题是也。林鸿潮原属新东方北斗星系列(07年),后来脱离,因此09年见到的讲座只是挂了某个培训专科学校而不是传统的几个大佬。但明家 就是明家,听听还是相当必要的,强烈推荐。

  如果想不迷信林鸿潮,可以看一看行政法理论上的一些东西,或者听听其他人的讲座,相互比较即可。

  民法:

   李建伟系万国民法培训方面的泰斗,讲座过程中充满了案例、实践、前后穿插。也许在刚开始听时感觉到非常复习,但就像我们刚开始看美剧时跟不上演员的讲话 速度一样,时间长了总会习惯的。介绍不多说,几乎每个想到培训讲座的人都能讲几句李建伟。万国有一个系列重点专题,每年都会修整一部分重印来圈钱,李建伟 是其中的大佬;另有一个重点法条,录音部分李建伟几乎占了一半(指08年)。这些资料都可以配合李建伟的培训讲座来看,综合来讲就是:李建伟重点专题-- 李建伟培训讲座--李建伟重点法条,这里是一个顺序排列,重点专题的出版时间大概是每年的4-5月,配合新大纲的颁布;重点法条出版时间大概稍后,培训讲 座则不定,一般是6月吧。

  不想迷信李建伟的,同样可以寻找其他人的培训讲座,但不推荐看一些国内权威理论比如王利明和梁慧星,如果非要看可以购买台湾王泽鉴先生的论著。

  


  今天先说这两个大佬,下午有事,改天再"说两句"。



--
b.b.

2009年12月8日

也来不知耻地谈两句

  大凡考试完毕,总有黯然发愁的,总有弹冠相庆的,总有欢呼雀跃的。去年考试差八分通过,很多同学都送来了安慰,电话N几个,内容相差无几,但却 能慢慢平复无法控制的心。古人云三人乘虎,或云假话说的多了就变成了真理,对待悲伤或者也是如此。今年吉星高照,高了三分通过;按道理来讲是应该悄悄地呆 着自己偷乐以免被运气不足的人群殴,但事总有所需,因此我就恬不知耻地出来说两句。

  1、在现在这个社会,虽然你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是你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复习一个破司考花了我足足三年时间,虽然相对于大多数考试变态来说我的努力并不足够,这种考试变态的表现有如下:在校期间基本是标准的三点一线,而且在 教室里的点花的时间极多,并且在教室里看的不是小说而是专业书。在上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人可以在教室里一坐终日?我相信会有坐枯禅的 得道高僧,但当频率太高时就值得深思了。但往往的事实却终归如此,比如说我有一个师姐,当然是与我同在一所二流理工学校学习法学的师姐,在努力之后于大四 考上了厦门大学,其中还得到学科泰斗的推荐,这就是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比如说我有一个同学,专司英语却喜欢去学心理学,毕业那年居然考上了北师 (又或北京其他牛B学校)。这些人是我眼中的考试变态,也是我觉得我的努力不足的那些人,因为到现在我仍然无法把之纳入常理之中。

  但当 我静坐下来,考试之后去回顾那不堪回首的三年时,我发现数据统计中的神奇往往就是这时候出现的。我大概保守统计一下过去三年复习司考上的时间,1000小 时;当我说出这个数字时,女友称可能还不止这么多,有可能已经有1300小时了。论坛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说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去复习司考,大概花到700 小时就肯定能过;我不知这种体会从何而来,但我也仍然相信这个(后面谈这个)。

  昨晚看《豪斯医生》,第四季第十集里讲了一个头上长瘤的 人,治疗过程全程拍摄,豪斯作为主治医生有很多镜头;豪斯并没有去迎合拍摄,一如既往地讽刺无情。当片尾时曾经播放了拍摄剪切后的纪录片,影片给予豪斯的 评价极为正面,貌似应该马上颁予诺贝尔奖。豪斯对之的评价是:下次再也不相信××的纪录片了。

  我想说的就是,当想着去考试时,你就必须 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虽然成功有很多的因素而努力只是其中的一环,但你努力的越多,努力这一环就在成功中越来越重要,不然成功只是彩票中奖而已,有过很多 中大奖经验的人可以跳过此步直接等待上天的恩赐。前人看起来之所以成功,一来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努力,二来是因为你一直在拿一种有色眼镜来看他们,就像我们 小时候无法理解教师也会上厕所大便小便一样。拿一小段打油诗结尾:

      你一直在仰视我的背影

      却从不努力上向跨一步

      我的面容与你一样普通

      我的身材却没有你的修长

  2、心态的调整同样是成功的一环,坐枯禅也会有走火入魔的危险。

   以前上小学时,老师经常提到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事无三分热气"。现在看来,很多人都是如此而已,我们是比小学生有热气多了,但拿来跟小学生比本身就 显得我们太低能了。每个人在从事一种长期无太大变化的工作时都会显得无比枯燥、郁闷、心烦意乱,如此等等。能够调整好心态也就意味着持久力更强,也就意味 着效率更高。枯禅十年,求的是枯坐中的灵光一现,而不仅仅是对付枯燥。

  以司考为例,我所说的复习考试用了1000小时,用来调整心态的 时间都有可能达到这个时间了。战线过长时的疲劳,前途漫漫的灰心失望,临考前的恐慌不安,考试后的惶惶终日,事后看来的确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时候我 的思维如同企业的老板一样重视结果,但我的思维更应该像企业的员工一样重视过程。心态的调整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所以必须要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和性格。在吃饭 的时候你或许不饿,但我们同样会吃饭;能追求心态的彻底放开固然好,但当沉疴难医时,心态can do就足够了。

  我的办法是在复习时" 收支两条线",当然工作是排除在外的。两条线中,一条是司考,另外一条是拿来可以放松的东西或事。可以放松的东西很多,比如有计划的1-2天出门旅游,比 如有丰富笑料的书籍,比如一些有兴趣的活动,等等。我的主要复习时间是去年和今年,在其中我的放松心态的事有下面几种:

  骑一两个小时单车办公事(因为坐公交车也同样需要这么多时间,再赞一个深圳交通);

  暴走一个小时以上(纯逛街,目前记录是四个小时二十公里)

  有丰富笑料的书籍(基本看完了王小波的杂文、小说系列两遍以上;基本看了三部左右的百万字小说两遍以上);

  打单机游戏(基本打完了《文明3》和《死亡阴影》的所有地图)

  煲电话粥等等。

   在放松心态的一些事情中,像煲电话粥、打单机游戏、看小说这些,放松心态的确相当有效,但是有时候却控制不好火侯。所以相当有条理的复习计划是非常必要 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调节心态的计划才可以。我在复习时定的计划大概是每周复习25小时,如果单周效率比较高则调整,目前最高单周复习45小时;复习计划 不可以定的过份苛刻,大致差不多能保持持久战斗力即可,比如每周复习25小时然后奖励20小时的游玩时间,要做到的是相辅相承而不是单极发展。

   除了放松心态之外,还有一个复习心态也同样需要调整。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内容生疏难懂,难免会出现大量的记忆内容。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无比懊悔大 学四年的时光浪费,但现实如此就必须去面对。一个复习计划之所以有条理,是因为它是专门针对个人而制定出来的,有专门强化难懂内容的,有专门强化需要大量 记忆内容的,有提醒生疏内容的,等等。我的看法是复习心态如同看待前人一样,不能拿有色眼镜来看。

  有一句毛氏诡辩很多人应该都熟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对付复习中的心态同样也如此,努力说服自己的有两方面:司考不难;别人跟现在的自己一样不懂。

  

   大概的就说到这里,我现在的心态实际上也不太好;考试成绩出来后曾经相当的质疑,一如我在学校时以60分的成绩过了英语四级--当然若干年后我可能会把 这两件事列为人生辉煌的N件事之一,但目前我仍然感觉到苦涩。花了三年时间考了一个证,没有去旅游玩,也没有充分地放松心态,也没有交到新朋友,很多时候 我都在怀疑花了三年的时间去搞这些到底是值得不值得,鱼与熊掌可能兼得,但我也没有做到。但就像朋友祝贺我考试通过时我说的,我只是拿到了一块比较顺手的 板砖而已--也只是在这个角度上,我才敢现身就这件事冒个泡罢了。




--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