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剑心,的确是男的和女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为一个女人来说,首先考虑的可能更多是家庭的幸福,而男人则更容易去从整个社会里去考虑东西。我并不是说女人的眼光是如何浅,而只是说两者考虑的角度不同,男的更有社会责任一些,而女人则更有家庭责任,甚至在某些时候,男人心里装的基本都是社会责任,而女人心里装的基本都是家庭责任。实际上整个社会的导向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负家为国的男人是如何被人称赞,但是同样也可以看到要江山不要美人的人,大多是受人诟病。社会的导向不仅仅是出现在这方面上,也表现在,在出现一些比较危难的情况时,人们更多的会把责任放到男人身上,而不是女人身上。一个女人在出现危险的时候退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男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仍然退缩,那么等待的基本是责骂。这一点,在世界上似乎都是如此。
如果从这点出发,那么我觉得剑心的行为不难理解的。
如比古清十郎(剑心的师父)所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即使拥有强大的武力,也仍然避免不了为人所用,成为野心者的工具。在这个时代里,要么成为别人的工具为人所用,要么就不参与。比古选择的是后者,因此他只能在这个时代里,一直挥剑凭自己的运气,也凭他人的运气,而去救那些弱者们。他有悲天怜人的同情心,但是他同样认识到现实的悲惨性,并且对现实深深的痛恨和恐惧,也因此他才让自己置身事外。比古看透了世界之间的权力纷争,因此想淡出;但是他同时看到了苍生的苦难,因此想救那些弱者。但是问题只在于,他对于前者的恐惧,也就是害怕被利用,这种恐惧超过了他想救人的心理,因此他才一面如同出世一样渡过春夏秋冬,一面偶尔出去救救世人。
相对于"出世"和"入世"两种选择,我们似乎更喜欢那些"入世"的人,而把那些"出世"的人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在这种高度之下不乏崇拜。
最近看房龙的书,中间谈到宗教改革的时候说,那些改革者们努力让尘世的人们把眼光注意到现世,而不是只是把现世当成是来世的一个准备阶段。同样,我感觉这种"出世"的态度就是把今生作为一种准备的阶段,而"入世"则是把那种高贵的眼神,从远远的将来,回到了现在。
也因此,在整部戏里,剑心虽然武艺赶不上比古,但是他的精神力量和选择,却远超过了比古。
剑心是在比古的剑下被救出的,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人(或者是父母早亡?),他拥有几个只相处一天却无比关怀并且拿生命来维护的三位姐姐。
他在刀光剑影中成长,怀着对三位姐姐的爱,怀着因之而同样普及到一般弱者的爱,而成长,因此他去学习剑术,刻苦努力地学习剑术,因为他自从他的这个转变开始,就已经开始同他的师父不一样。他想入世救人,而不是仅仅置身事处,来看事情的发展。
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善根被种下,因此才会有善果。那善根就是那三位姐姐种下的。
剑心想保护那些弱者,想终结这个乱世。
在他面对长州藩领请求他为了救人而杀人的时候,他选择了同意。
在他下山之前同师父的对话中,比古说既然去救人,就不可避免地加入某种团体,从而为人所用,而自己却根本不知道这个团体是如何。他的师父知道团体之间是如何残酷,也知道政治斗争是如何残酷,因此不想剑心加入这种争斗。但是剑心的表白是,世间有那么多苦难的人们,他们需要我们去保护,如果为了保护他们而去参加团体,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同样也可以保护一部分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剑心的眼光比比古还远一些,剑心懂得不必要去认真追求每一步的正确性而只要保持目标的正确性,也即一般所谓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古看到的,是在他救人的同时会有更多的人被杀,同时他也会被人利用;剑心看到的,是他在参加团体之后,即使杀掉了一些人,即使是被人利用,但是因他的保护而留下来的人,仍然是渐渐多起来。道理即在此。以一个例子来说,当一个人的大脑受损,如果做手术的话这个人会丢掉一部分身体的功能,但是不做手术的话,将会有某种不确定的危险存在,并且这种危险很有可能会成为现实。那么如果是比古,他的选择应该是听之任之,因为他觉得,为了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而去伤害另外一部分功能(大脑的部分切除),是不合适的;而剑心的选择,则应该是去做手术,为了避免那些很有可能的危险。
剑心固执地认为,他杀人是为了救人,每当他杀人的时候,他都是在清除那些危险整体的分子,来保证整体的进一步安全。他服从于团体,在片子中即是长州藩,虽然他知道,有他这样的一个比较高级的杀手存在(实际上到最后他成为了第一杀手),长州藩不可避免地会壮大起来,政治斗争也会进一步复杂,但是他看到的是至少在目前的首领领导之下,这种短暂的牺牲之后是一个光明的世界,可以终结乱世。在群雄并起的时候,结束乱世的方法,莫过于培养一个强大的君主来终结乱世,《英雄》里反映的主题就是这个;在培养强大君主的过程中,在这之中所做出的牺牲,是再所难免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汉朝的盛世,那么他也会去努力推动秦国统一;但是如果他看到的仅仅是秦国统一之后的更加混乱,那么他就会消极出世。
另外关于团体争斗,也插一句话。
片子中在剑心退出杀手行列之后,说到会有人接替他的任务。这个人名叫"志志雄",在整部戏里有他相当大的成份,在追忆篇里没有。追忆篇等四部,正常来说是一个整体故事的篇外篇。志志雄是继剑心之后的第二代杀人王,在维新成功之后他受到了清洗,差点死亡;在戏里他报复了新政府,剑心以一个政府维护者的身份和他对抗。在这里,其实志志雄也是一个悲剧,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比古所论及的斗争的黑暗以及团体之间的压榨。
剑心内心中一直坚持着济世救人的目标,他不参与政治斗争,而只负责杀人,以避免参与到比古所言的黑暗的政治斗争之中。比古说,在斗争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自己在面对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从而迷失而不知道自己开始的目标。剑心的选择是把这种利益的选择交给别人,而自己只看着维新成功之后的那片新生活;他交给自己仅仅是一个杀人的任务,以维持自己内心的空明和纯净不受干扰。
也因此,别人都会说,很难想像一个如此的杀人魔,会有如此单纯的心。
单纯的词用在这里,足以让人理解它的丰富意思和内涵。
雪代巴的出现,是一个偶然,但也是一个必然,是剑心在杀人王或者说拨刀齐的命运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个人物。
剑心既然选择了让别人去代他选择,而自己只管杀人而不问为什么,那么在他参与杀人的过程中,他就不可避免的不能去追究任何利益性质的比较或者衡量,他需要的是绝对的服从和从不问为什么。在他杀过的人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掉的人,或者说不应该杀掉的人,而且即使是这些人应该杀掉,也会如比古所说,即使是强盗也是一条生命,也有自己的悲和欢,有自己的家庭等等,杀了他们,他们的家庭同样会感觉到悲哀。剑心作出了入世的选择,就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这样一种后果,即面对那些自己杀掉的人的家属。
巴就是这样的一个必然的情况之下,出现在剑心的命运之中。
巴似乎认识到当时斗争的残酷,也知道她未婚夫的死掉只是这种斗争的结果,因此她在面对剑心杀人之后,说"原来你真的能带来腥风血雨"。从这句话来看,巴似乎对于这种残酷性已经想通了,她知道在这个乱世里生存下来十分不易;她对剑心的这种带来腥风血雨,感觉到很正常,但这种理解并不能让她产生对于剑心的恨,因为一般情况下,理解别人是容易的,但是如果理解别人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之又难。在大的方面,巴是可以理解这个残忍的时代,但是在小的方面,或者说直接的方面,她是无法原谅剑心的。
巴对剑心的爱,源于剑心内心的单纯。当巴终于理解到剑心内心的目标,以及在拨刀齐面目之下的单纯心灵之时,她对于自己的选择感觉到迷惑。作为一个女人,对爱从一而终是社会上强调的目标,但是在这个时候,她爱她的未婚夫,但是也同时爱上了这个单纯的刽子手;她能够理解这个乱世,也同时为在这乱世之下能够有如剑心这样的人而感觉到高兴。
似乎可以把人的爱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两情相悦,一种是因为对于别人的伟大。
一个无牵无挂的人,心中才有最强的斗志和最锐利的剑。在幕府时代的剑心就认同这一点。虽然在以后,他终于找到了另外一种保持强大的途径,即保护人和必生的决心(这个在整部卡通里有,志志雄大战那一段),在剑心剌死阿巴的那一刀中,同样看到的也是无限的爱和求生的欲望,这个时候的剑心不同以往任何时候的剑心。在之前,剑心所想保护的是弱者,是不确定性的弱者;而在这个时候,这个泛泛而言的保护,有了一个确定化的目标,即阿巴;同时由于这个确定化的目标及那广泛的保护,他也有了极强的求生欲望。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不能过分要求剑心来把目标确定化,因为一个人在无法同别人交流的情况之下,是很难持久的;剑心是一个正常化的人,而不是一个神,因此当他在求生时,他心中想起的是阿巴,在以后同志志雄决斗时想起的则是熏和他的同伴们,而不是那广泛的大众,此时我们应该觉得他更现实,而不是一个仅仅理想化的人。即如果是镜头,那么此时他眼前出现的是现实性的人物,他想的人物,而不是一浮殍满地的场景。所以,我才会说,在之前,剑心心中的目标是泛泛的,而只是在有阿巴后,这个目标有了一个确定化的,但是那个泛泛的目标,仍然是存在的。
谈回剑心的剑术,在没有巴之前,剑心的剑术高超,但也正如饭冢,即那个内部的叛徒所言,安逸的生活和爱情的滋润会让剑心感觉到幸福,同样也会让他的剑变钝,让他的反应变差。剑心也的确如此,直到他有了新的改变为止。
阿巴的悲剧,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当时阿巴前去扑住时,她想救的是剑心,想替剑心挡住攻击者即她的父亲那致命的一剑。在她的心中,也同样有着复杂的心理斗争,她之前深爱着她的未婚夫,而后深爱着剑心。如果没有她的弟弟,即雪代缘和她的父亲的出现,那么一切都会在时间的冲淡中过去,矛盾在这个时候被掩盖直到默默消失。但是她的弟弟和父亲出现了,她原来的记忆都被唤醒,她本来打算尘封的日记也不得不接着写下去,那已经放弃杀掉剑心的匕首也不得不重新拾起,来面对必要的防备。她内心的心理斗争,因为这两个人的出现,而重新斗争起来。未婚夫的死,是一个已经形成的过去,如同剑心的刀疤,她始终没有办法放弃过去而面对现在。双方争斗,不管哪一方胜出,她都无法去面对新的伤亡和留下来的人。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之下,她去扑向了那伸出的剑,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前者,因为她希望能够保护剑心,把剑心的事业继续下去。她现在的心理,跟当初的那三位姐姐的心理,如同一般。
这里让阿巴出现悲剧的,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因为阿巴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过去。
正常情况之下,一个人都很难面对自己的过去,而且在传统的文化里,也一直提倡人们要记得自己的根本,不能忘本。阿巴爱她未婚夫,而剑心杀掉了她的未婚夫,现在阿巴又爱上了剑心,而身边的人则一直在提醒她自己过去同未婚夫之间的感情;阿巴在卡通里,一直是一个很感情化的人,她遇到剑心,是因为对于未婚夫的爱而参加了暗杀组,我觉得对于这种极为感情化的人来说,很难从感情之中去寻找理性。在阿巴扑向剑心之前,她脑海里出现的未婚夫的形象,不是一个满怀鲜花的祝福形象,而是一个满脸鲜血的形象,这本身就说明了,阿巴心里从来就没有把她未婚夫(刚想起来叫清里)忘掉,她没有办法去忘掉她的过去而重视她的现在。阿巴的悲剧就在于此。
如果换成是一个男人,或者一个比较理性化的女人,那么阿巴也就不至于此。但同时,如果阿巴是一个理性化的人,那么她也不大可能因为对于清里的爱,而去参加暗杀剑心的组织。
考虑到这里,我才发现,原来阿巴的悲剧,无可避免。
相对于阿巴,剑心的作为更体现了一个理性的人的考虑。
从他的简单的理想和跟师父的对话里,可以看出剑心有着更远的眼光和目标;同时,在阿巴死后,剑心没有殉情,更在几年以后寻找到了熏并常常的爱上了她,剑心梦里的阿巴,也是一个满怀祝福的美满形象,而不是阿巴临死前的一幕。这都说明了剑心是一个比较有大局观的人,他能够放下过去,他更懂得如何珍惜现在,而不是一直为过去而怀念或者沉醉。或者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剑心心中有着一个远大的目标,即保护社会上的弱者,因此他才能够一直支撑下去,这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乔峰最后仍不免跳下悬崖,是因为他在各种冲突之中无法走出,同时也感觉自身对世上并无眷恋(但实际上可眷恋的极多,只是当时他没有注意)。换部戏来讲,如泰坦尼克号,众多的人喜欢杰克,除了他的行为之外,还因为在戏里,他是为爱而牺牲掉的人,为爱牺牲,这本身就足够让人去疯狂;很多人都觉得露丝最后仍然活了下来,并且结婚生子,是对杰克的一种背叛。这种观念本身就说明,直到现在,即使阿巴是现代人物,她的悲剧命运仍然是这样的,因为时代的观念并没有变。活者且偷生,死者长矣已。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了观念并没有变。
但是就我本人来说,我觉得,死是一种很简单的事情,而面对生,则需要比死更大的努力和勇气。在某种意义上,死是一种责任的逃避,而生才是面对;而且人死了就什么也没了,只有生下来才有希望,而这希望即使只有一点点,也比毫无希望要好的多,仍然值得坚持下去。
《浪客剑心》的励志之处,就在此。
对于剑心来说,一个如此的杀人魔,而心中又是怀着如此之高的目标,想生存下去,是十分困难的。这里所说的生存,不仅仅是指肉体的生存,也指精神上的保持。长州藩的首领在发现剑心的单纯之后,正是因为害怕剑心失控,所以才向阿巴提出要求其作为剑心的剑鞘;因为他知道,失控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只有防备才会让这种必然失去作用。二代杀人魔志志雄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剑心之所以能够在明治期间,作为一个政府或者说弱者维护者的形象出现,面对同样是杀人魔的志志雄,两人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剑鞘的存在。
比古的话在这里十分实用。
在幕府时期的剑心,时常为了救人而杀人,虽然杀的大都是可杀之人,但是正如他师父所讲,再坏的强盗也是一条生命,杀了他们而去救人,和这些强盗为了钱财或者其它而杀人,没有根本的区别。因此,在维新成功之后,剑心心里满怀着对过去杀掉的人的罪恶感。这罪恶感并不来源于杀掉了这些强盗或者应杀之人,或者即使有也是比较小的,罪恶的来源,主要是由于他破坏了千千万万的如同阿巴一样的家庭。剑心的感觉,就如同一个外科大夫为了救人而砍掉了别人的一条腿,即使再正确,也是他自己砍掉的,破坏掉了别人的幸福,并且更严重地影响到他家人的幸福。
因此在明治时期,当剑心面对越来越多的这种悲剧下的人物,他内心的愧疚就一分分地加大。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在新时代里,为了维护和平而继续挥剑,当然此时并不是杀人的剑,在卡通里特别提到剑心用的是逆刃剑,用刀背把人砍伤。但是,即使是为了和平继续挥剑,对于过去的罪恶感,和破坏别人的幸福所产生的感觉,让剑心耿耿于怀。当然从这点来看,剑心也是一个忘不掉过去的人,我们并不能苛求一个人能够忘掉过去的所有,忘本可能指的是忘记所有,而不是忘记某些事情。
正因为剑心怀着对过去的罪恶感,感觉到每天活下去,都需要新的勇气。一个始终在罪恶感之中生存,而且身边没有朋友来理解的人,是孤独的人。冷血而又理智的人,往往能够成功,但成功之后的那份必须承受的孤独,又常常使他们选择死亡。剑心的为难之处就在于此。
在这个时候,支持他活下去的勇气,就是去维护弱者,保护新社会的和平。
在卡通里,面对志志雄的一战,剑心因为面对的是长期在血中奋斗的志志雄,在打斗中一直处于下风(这实际上很好解释,看看为什么游牧民族总是会战胜农耕民族就可以理解了)。在他受了重伤而志志雄同时也受了重伤之后,躺在地上的剑心心中想的是:我已经对他造成了重伤,足以让他五年之内无法恢复到如今的水平,而这五年之中,应该会有新的志士出来阻挡志志雄的阴谋,五年的时间应该够了吧,我也应该安心地走掉了。当一个人心中无所牵挂,或者觉得无所牵挂的时候,他的走掉,本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剑心每天都在折磨中生活,每天的生存下去,都需要勇气来支撑,因此在这个时候,他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
当然,结局并不是如此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剑心的脑海里出现了熏和他的朋友们,熏的那句“我等你回来”终于让剑心以超乎常人的力量站起来,并且发挥了超常的实力打败了志志雄。
正因为如此,才说剑心的历程是一部励志的历程。
人的成长容易,但是在这艰难的选择之中成长,并且背负着罪恶而继续生存下去,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
还是那句话,人,如果想死,很简单,但是如果想活下去,则极难。
并且,剑心的那种济世救人的精神,也很值得学习。
正因为此,《浪客剑心》才成为一部卡通中的经典。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