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闻说国家几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一则通知,说在9.14以前生产的牛奶要全部召回,在经检验合格后才能重新上架出售。现在还记得好几个奇怪的问题,这则新闻则是狠狠地将巴掌打在这些问题的脸上。这几个奇怪的问题是:
1、企业只召回检测出来有问题的那一批的那一次,其它的则继续销售。
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国际性的召回事件比如很多中国食品问题,出现了安全隐患时的召回,都是全部召回,而从来没有检测出来哪一批就召回哪一批的 问题。食品不同于电子产品,安全的危害性更大。而且,召回某一批某一次,换成普通的话即是某企业生产了1000吨牛奶,检测了300批500次产品,这根 本就无益于解决根本问题。目前需要关注的是:牛奶到底能不能喝?检测到底完全不完全?
现在流行说的是,牛奶比矿泉水还便宜,这指的是伊利的优酸乳卖到1.0元,不止这种产品,现在几乎所有的牛奶,包括优酸乳以及牛奶都在促销,而且是买一送一,但仍然提高不了市民的热情。不过,酸奶似乎没有降低,不知道为什么。
2、三大巨头被迫认错道歉。
质检总局的<限量>让有些人看出来了其真正的用意:给民族工业一条活路吧,我们应该支持国货!
不过一贯的态度在于,在商则言商,奈何这些企业包括其它部分部门都喜欢在商人的身份上再加上一个爱国者的情况,在其状态良好时则是一个商人,有着骂人的 客服,奇差的售后服务,怪异的产业体系,而一旦其出现危机,这些所谓的民族工业就变成了一个爱国者,开始求着那些被他们唾弃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民众,求着这 些民众救他们一把。问题只在于,很多次有很多民众都心软了。
比如这次的道歉,也是在事情曝光了足足一个月,事发可能几个月,产业出现问题可能好几年,道歉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真让人哭笑不得。
在商言商,对待商人就应该用商人的嘴脸,现在就有一些企业在叫嚣说,他们撑不住的,以后还是要往死了去喝牛奶。
3、我们应该相信谁?
质检总局在9.14事发后,最经常做的动作就是发布一个公告,声称对某某品牌的乳制品进行了检验,检验批次为某某批某某次,均未发现问题。然后在前段时 间,卫生部发布了限量通知,虽然号称为临时限量,但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来之前的质检总局检验到底是真的没有检出来问题还是假的没有检出来问题。
质检局说:经检验,乳制品没有问题;卫生部说:最近一段时间,乳制品都得执行限量标准。
综合来综合去,得出的结论是部委联合下达的通知,只是像减息救市,出策挽房一样,只不过是一种政策而已。所以我们大可仍然拿出一副商人嘴脸,而不用这么着急地去祭出爱情旗帜。
附:许久不发言,然后就会发炎了;现在说话都不利索。

0 评论:
发表评论